《女性学导论》教学团队由王蕾蕾教授负责,成员包括徐丽萍,张剑,李学娟,李桂燕和高丽娟。团队由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本团队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高级职称比例50%,第一学历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总教师人数的60%,为一支由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教师来自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从各自的学科出发来研究女性问题。
《女性学导论》教学团队是我院2009年的优秀教学团队。本团队依托女性学教研室而成立,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教学团队坚持平等、尊重、合作、变革的理念,在教学的同时,认真开展各项与性别平等相关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团队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均已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和较为雄厚的实力。团队教师密切联系社会工作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一批掌握性别平等与社会发展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知识,了解妇女研究领域的历史及最新发展动态,掌握性别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初步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研究、科学管理和实务工作能力,能够胜任与性别平等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各部门各岗位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团队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心学生,为人师表。她们秉持明确的专业理念,积极的学习观念和强烈的成长意识,为满足高职教育的规律和要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实际能力的培训,不断引入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把我们的团队建设成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学团队。
《女性学导论》教学团队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方面。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外出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加强院部领导、教师之间的听评课制度,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顶岗实践促进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为了促进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到一线参与实践,提高教师的实务水平和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加强“双师”队伍建设,通过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升教师队伍中“双师”教师的比例。
另外,《女性学导论》教学团队要进行多学科整合。女性学教学团队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在人员组成上,强调相近学科的融合和不同学科的交叉,包含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汉语言文学等各级各类人才,学科结构要合理,符合女性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同时,教师年龄结构合理,要建设一支由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
二、专业建设
《女性学导论》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课程,致力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专业建设,培养“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高素质人才。根据社会工作岗位群的需要,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基层社区和妇联应用性技能型高级专业人才。依托学院的本科建设工作,进行女性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以符合我院的特色办学的方针。
三、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通过严格抓教学大纲、教学授课计划表、教案、课件等基本教学文档的建设,促进专业课程的建设。通过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带动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2005年度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精品课程。经过4年的建设,该课程已经成为我院的特色课程,于2009年11月顺利通过验收。力争今年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并且力争出版自己的《女性学》教材。
由于《女性学导论》教学团队主要承担的是课程建设的任务,所以我们主要在课程建设的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兼容并包的教学内容。
由于女性学其内容涉及法学、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女性文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因此该课程要采用了跨学科、跨专业的集体备课、联合授课形式。用分专题呈现的方式,每位老师各尽所长,在自己的擅长领域选择适合学生的专题。在授课过程中,我们邀请学院的不同学科的专家和带头人,她们将各自专业的最新理论信息和研究方法带入课堂,选择了学院著名的研究社会学的教授、在婚姻家庭方面有很高建树的老师,以及心理咨询专业的行家等等,让这些老师在自己熟悉的专长领域内结合社会的热点,了解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选择合适的专题,用专题的形式教授给学生。这样既整合了学科资源,又切合了女性学的跨学科特点,再加上社会性别视角的切入,无异于给女性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2.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绝对的权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教育理念,在女性学的课堂上,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威。教师——学生、学生——教师都是主体,它遵循经验分享、平等、性别视角、主动参与和相互协作等五项教学原则。课上鼓励平等互动,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一些熟视无睹的性别偏差,提出问题和深入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学相长。课堂中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享经验,把每一个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以小组工作的方式就某个问题相互讨论并推选代表陈述观点,在讨论中启发思维,激发学生的想像。肯定个人经验作为学习中一个核心组成部分的重要性。
3.灵活多样的授课组织形式。
在女性学的课堂上,不会有完全重复的两种教学方法。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搜集整理各种教学资料,用多媒体做成各种声色并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在享受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快乐中灵魂得到了神华,思想得到了触动,人格得到了荡涤。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收获感触特别大。
教学内容上的创新。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团队要十分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针对全院都上女性学的特点,我们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每一位老师结合自己研究的专长,做2-3个专题。大家集体讨论。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做最后的内容上的调整。根据不同的专业,结合专业实际,我们给每一个专业都有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从内容上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上的不断创新。第一,吸收参与式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参与到课堂里,在不断的参与中得到全方位的成长。第二,吸收研究式教学理念和方法,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一方面从观察身边的问题入手,积累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另一方面让学生进行专业的实务介入,然后是反思研究;再者,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第三,吸收反思式、批判式教学理念和方法,女性学的理论和方法大多是从西方引进来,要使它适合中国的文化和处境,必须要有反思和批判的精神,从而才能在此基础上构建本土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批判的精神。第四,显性教学(正式教学)和隐性教学(非正式教学)同时并重,将整个的专业教育贯穿于整个过程、领域和各个环节,变原来的任务式的学习为过程式学习、成长式的学习。
四、基地建设
学院现有的5个基地,女性学教学团队承担着全院的社会性别理论与实践基地,今年力争依托社会工作实验室和社会性别理论与实践基地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同时更好的扩大社会事务能力。
本课程也要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关注与学生本身相关的领域。我们将这个课程分为女性教育、就业、健康、文化、维权、参政、环境等多个领域专题。课程组的老师本着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理念先后组织了很多影响深远的事情。针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我们在一些公共场合做了几次关于反对家庭暴力的宣传活动。我们还成立了济南外来妹支持小组,用社工理念去关爱这些外来务工女性的利益和保障,先后利用课余时间就她们关注的问题做培训。这些活动都在媒体做了大量报道,都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所有的这些活动既唤醒了女生的主体意识,又培植她们的行动力,尤为重要的是使女性学的社会影响日益广泛。
五、资源建设
1.教材建设
在教材建设方面,女性学专业教学中,选择教材时都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优先选用高职高专指定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本教学团队计划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自编一套符合我院特色的女性学教材。
2.多媒体课件
专业教学团队要根据各自教学专长,认真分析,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电子课件,展示形象生动的影视资料,强化直观教学和演示教学的效果;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使教学更为生动具体,便于知识的接受和掌握。
3.精品课程网站
教学团队着力建设《女性学导论》精品课程教学网,不断更新内容,以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4.专题教学
教学团队要求高级职称教师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专题报告或讲座,以便学生及时了解、掌握本专业研究现状及最新动态,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5.图书资源
女性学教研室历来注重图书资源的积累,收集有类型多样的专业图书资料2000余册,以及各种学术期刊,还有丰富的音像教学制品,要实现了图书管理网络化,为学生主动学习和本专业的教学、科研提供了资源保障。